在中国道家养生功法中,或者说是中国武术中,八卦掌与太极拳、行意拳并称中国三大内家拳种,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内家拳与以少林拳为代表的外家拳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有两点:
1.先天力与后天力:先天力又叫本力,是局部肌肉伸缩的力量;后天力又叫内力,是一种整体发力。外家拳是用先天力打人,其特征是局部肌肉紧张,很少将人打飞;内家拳是用后天力打人,其特征是局部肌肉用力很小,便可将对手轻易发出。因此,会不会发人是鉴别内家拳、外家拳的最重要的标准。而内家拳功夫愈高,愈可以在任何状态下,用任何部位将对手发出。因此,内家拳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有一个蓄力和发力的过程,体现在训练中,就是动作中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2.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先发制人是以我方的主观判断为主,抢先出手,包括使用预先练熟的连环招法攻击对手,这是外家拳的特色。后发制人是根据对手的招式和劲力来决定我方的招式和发力方法,通过“听力”来判断对手,然后通过发力来反击,这是内家拳的特点。
因此,属于内家拳种的八卦掌必须练习内力,学会用后天力打人,熟练地整体发力。
练内功,就是练内丹。内丹功有动功和静功之分,“静功是采取坐、卧、站等静的姿势,结合意念的集中与运用和各种呼吸方法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治疗疾病的目的”。“动功是采取意气相结合的各种肢体运动及自我按摩,拍击等法,以锻炼内脏、筋骨、肌肤”。由于八卦掌内功不但为了祛病延年,它还要为技击服务,因此动气功必然成八卦掌的主要功法。而静功则是辅助动功之不足。前一章讲述的八卦静桩功其实也是八卦内功的一种,本章主要以介绍动功为主。
八卦内丹功就是由先天八卦图指导内功的修练,是练习八卦掌者必须具有的基础内功。
由 << 易经 >> 所定人体中八卦还可推知人体穴位、腑脏与八卦的关系及拳术中人体部位腑脏与八卦的关系,由这此关系即可借道家的气功理论用先天八卦图来指导内功的修练。古代丹家认为,乾坤是炉鼎,即练气的器。离坎为丹药,是用来炼气的原料。在人体中将肾水存于丹田与泥丸中,用心火来熬练就可生气。所谓肾水就是人的元精。心火就是意念,练功又有文火和武火之分,即意念有强弱。初练功时宜用文火熬练,待精固气生再改用武火炼则可使气生足而涌遍全身经脉。因此初练气时应先求心静神敛,再稍用意,练到气生而周身舒适,才加强意念,使气涌遍周身经脉最后使十二经脉畅通。这就是所谓的“大周天”功,也是先天八卦图指导的气功。
可见,练气功的关健是要有肾水元精和心火意念。任何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可有意念的作用,而肾水则因人而异,要想得肾水,除节制房事,收敛精神外,还须体内阴阳消长,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则五脏相养,肾水自生,由于人体阴阳常不平衡稀薄五行难以自行相生,只有通过采大自然之气,调和体内阴阳,而使外气入体按五行相生而生体内五行之气,使体内五行相生循环发动。因此,采外气又成为练气功的一重要步骤。
由于八卦各有五行之性,而中宫为土,木、火、金、水四气又分别在春、夏、秋、冬当旺,而土气是四季当旺,可统治全年,因此采土气最为便当有利。因此八卦掌的创始人创造了双掌对圆心采土气,行步于圆上八卦各宫上不停地左右运转,并按八卦方位与地支时刻定位换掌,同时通过转掌中对人体八卦的强调。使体内八卦相荡,腑脏强健,五行相生,则土气入脾,使之生金气而总统于肺,再生水气而入丹田是成肾水,最后通过文火固精,武火推气入脉的原理炼成“大小周天功”。并在转掌中通过对形体动作的强调使人体练成筋强力大,筋骨柔韧,肌肉坚实,反应敏捷,动作迅速而使人体体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应用。这就是八卦掌转掌功的功法原理。
由此可见,不但天体八卦在转掌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体八卦也必不可少。所以八卦转掌功强调:乾为头,头颈正直,下颌回收,头顶悬。以接天阳之气,并使乾坤即泥丸与丹田相通。坤为腹,腹要实,腰要撑。以使其通泥丸而存精气。离为目,眼要平视,视而不见。以达内视而使意念纯正,则心空不存它想。坎为耳,耳要闭,充耳不闻。以使精神收敛而生精。艮为手,双掌直立圆对。以接土气,沉肩坠肘拧臂以使后肘对心土气进中焦入脾土。巽为股,臀部收敛,大腿弯曲,使身体蹲坐,以养肝木。提肛缩股,裹胯以使任脉下通督脉。震为足,双足平起平落,擦地而行以接地阴之气,并使身体平稳而利于固精。兑为口,抿唇闭口,舌顶上腭,一使任脉上接督脉,二使口内生津入丹田化元精。这就是以八卦之身练八卦之数的具体体现。八卦掌门内秘传 << 八卦掌圆圈歌 >> 云:练艺转掌是首功,以圈为法要走圆。圈里为里圈外外,圈为先天八卦盘。里掌要顶指要领,外掌要撑力要全。调理阴阳和气血,益养精神妙如仙。这就是八卦掌转掌功的功用说明。由此可见,八卦掌转功是一种高级动气功。
中国武术八卦内丹养生功,是一种高级的内丹气功,内功,习练时间越久功力越深。